• 找资讯
  • 找报告
  • 找产品
快速发布
数据中心 / Data Center
当前位置 > 首页 > 产业资讯 > 三农资讯

漯河:下绣花功夫交出彩答卷 分享到 来源: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:2020-10-22 字号: 收藏文章

  临颍县皇帝庙乡吴集村文化礼堂前平整干净的广场上,村民们像往常一样,有的跳舞、有的健身、有的散步、有的唠嗑,处处欢声笑语。

  吴集村曾是河南省定贫困村。近年来,通过利用政策项目资金,改善人居环境,发展特色产业,壮大集体经济等,吴集村于2019年成功摘掉了“贫困帽”。现在的吴集村美了、靓了,群众的精气神也足了。

 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,漯河市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,以“绣花”功夫统筹谋划,精准发力。2017年以来,漯河市累计投入中央、省、市、县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4.58亿元,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连续三年获得“优秀”等次。截至今年8月底,全市累计减贫3.1万户11.2万人,减幅91.26%;累计退出贫困村169个,减幅100%;剩余贫困对象0.43万户1.06万人,贫困发生率由6.6%降至0.59%。

  产业为本催生发展后劲

  “土地流转了,不仅有土地流转费,还给大棚租赁费,还能打工挣劳务费!”这种多收益的模式一度让舞阳县马村乡马南村村民王瑞玲惊喜不已。

  王瑞玲原本靠几亩薄田维持贫困生活。前年,她家的几亩地按照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给了村集体,村集体又委托乡里利用县里确定的每户6000元产业扶贫基金,5户3万元合建一个标准化大棚出租给合作社,6年内每户每年可获得大棚出租费1000元,6年后约定大棚由合作社按原价3万元回购,用于返还财政每户6000元的扶贫基金。王瑞玲到合作社上班,每天还有50—70元的收入。

 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,增加群众收入是核心,产业发展是根本。根据产业优势,漯河市重点培育优质小麦、小辣椒、食用菌、大蒜等特色产业,创新推行龙头带动、企业托管、入股分红、资产收益、集体经济带贫、合作社带贫、光伏带贫等带贫模式,集中精力打好产业扶贫、就业扶贫、金融扶贫“三场硬仗”。2018年以来,全市累计投入产业扶贫项目财政资金4.01亿元。历年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193户、16542.98万元,户贷率23.44%。全市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劳动力15885人全部实现就业。全市扶贫项目开工竣工率、带贫企业复工复产率、贫困群众稳岗就业率等指标居河南省前列。

  为破解农产品“卖难”问题,漯河市统一制作扶贫LOGO,搭建线上线下两个平台,着力打通供应、流通、销售三个环节,大力开展消费扶贫进市场、进商超、进机关、进社区、进学校、进食堂“六进”活动及高速服务区农产品消费扶贫行动等,截至8月底,全市累计购销国务院扶贫办认定的扶贫产品6419吨共计8167.4万元,为贫困群众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  政策落细破解民生难题

  “多亏党的好政策,俺不愁吃不愁穿,天天和老伙计们下下棋、散散步、聊聊天,带劲儿得很!”舞阳县保和乡上里村幸福院80岁的兜底对象周寺乐呵呵地说。

  在扶贫攻坚中,漯河市坚持政策落地落细,确保健康扶贫、教育扶贫、危房改造、水利扶贫、民政救助、扶贫助残等政策落实到户到人。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2017年87.8%、2018年93.3%、2019年96.2%。2018年至今年8月,全市教育资助金额2.9亿元,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0.8万人次;完成危房改造3133户;累计投入农村饮水工程资金13468万元,受益人口163.92万人。

  建机制才能管长远。漯河市出台系列方案,确保兜底保障、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、扶贫资产管理“三到位”。特别是,立足病、残、无劳力户等剩余贫困群体脱贫难度大的实际,漯河市研究实施了“三社联保六个一批”(社会保险、社会救助、社会福利,居家赡养一批、亲情代养一批、村内托养一批、乡镇供养一批、收治医养一批、集中托养一批)兜底保障模式,有效解决特殊贫困人口脱贫问题。截至目前,全市未脱贫人口需兜底脱贫3069人,已通过不同方式落实到位3012人,完成率98.14%。

  “决战脱贫攻坚最后总攻的冲锋号已经吹响,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,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,抓住有限时间,发扬斗争精神,忠诚履职尽责,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,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,交出新时代漯河奋勇争先、出彩添彩的一份重量级答卷!”漯河市委书记蒿慧杰表示。



附件:

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:

  • 1.

    凡本网注明来源:中国玉米网,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(中国玉米网原创)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(大连)有限公司、中国玉米网, 未经本网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 “来源:中国玉米网”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  • 2.

    凡本网注明 “来源:XXX(非中国玉米网)” 的作品 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。

  • 3.

    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:0411-84755533

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

您尚未登录,请 登录
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
降本增效知您所需
多元服务供您所选
风险管控为您护航

客服时间(周一至周五8:00-17:00)

0411-84755533

新手指南

会员管理

入会须知

入会协议

认证会员协议

平台规则

交易管理办法

玉米交易细则

淀粉交易细则

法律声明

关于我们

平台简介

VIP 服务

联系我们

关注公众号

关于我们|联系我们|服务条款|网站地图

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,建议使用:IE10及以上/Chrome/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

COPYRIGHT ©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

服务热线

0411-84755533

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