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
0411-84755533
寒露时节,再访张青乡长塘村梦之园产业扶贫基地,村民们正忙着给猕猴桃追肥,蔬菜大棚里采摘螺丝椒,豆角开始牵藤上架、芹菜苗探出了小脑袋、萝卜菜葱绿一片,刚栽下的花菜开始返青,扩种的砂糖桔、早熟梨树苗长势良好,池塘水体清澈,塘角鸡群自由觅食……
时隔一年,该扶贫产业基地基础设施日渐完善。硬化了100余米长4米宽的主干道路,既解决了交通问题,又解决了稻谷晒场问题。道路两侧进行了砌护,栽上了红叶石楠,美化了环境;还硬化了120米长1.2米宽的采摘步行道,使得村民雨天下地干活不再湿滑;新添置了一台小型烘干机,便于将销售剩余的茄子、豆角、萝卜等进行烘干;为提高大棚抗旱能力,每个大棚在原有喷灌系统的基础上,再添一套滴灌系统;为完善种养结构,还搭设了一间可养三五头猪的栏舍。
基地面积向路北拓展了近50亩,将原有荒坡地开垦成果园,栽上砂糖桔和早熟梨;为发展壮大村级集经济,还集中流转了50亩水田,种上的早稻早已收割。
据基地负责人吴金龙介绍,基地所产蔬菜主要送往县城中小学配菜中心和单位食堂,有时也会送往农贸市场,实在卖不完的蔬菜,天好就晒干,天不好就烘干。今年受疫情影响,芹菜和包菜浪费较大,加上后来的汛情,早稻部分受损,池塘里的鱼也跑了一些,损失约2万余元。“基地一年的管理、用工费用大约6万元,总收入近8万元,虽说目前仍虽不断投入,盈余不大,但村民和贫困户受益,只要再过几年,猕猴桃、桔子和梨上市,收入肯定会大幅度增加。”展望基地发展,吴金龙信心满满。
“每天除给来基地打工的村民分分工,主要负责喂鸡、养鱼、浇水,基地安装有监控系统,坐在办公室也会把基地整个情况看得一清二楚,一年可为我增收2万多元。”该村4组贫困户吴盛仁说。
凡本网注明来源:中国玉米网,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(中国玉米网原创)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(大连)有限公司、中国玉米网, 未经本网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 “来源:中国玉米网”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凡本网注明 “来源:XXX(非中国玉米网)” 的作品 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。
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:0411-847555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