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找资讯
  • 找报告
  • 找产品
快速发布
数据中心 / Data Center
当前位置 > 首页 > 产业资讯 > 饲养业资讯

猪价一路狂奔,禽肉惨跌不止,原来是这些原因造成的.. 分享到 来源:搜猪网 发布:2020-09-25 字号: 收藏文章

  引言:

  自今年上半年以来,猪肉价格整体维持高位,尤其是5月下旬以来猪价一路狂奔、部分地区重上40元大关,而鸡鸭禽肉价格却破局艰难、阴跌不止,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两极分化?

  自从今年7月份以来,猪肉的价格似乎开始全面上涨,短短一个月之内上涨的幅度就超过了一块多。

  在猪肉行情里面,市场的行情价格的高涨,似乎一片火热朝天,但是另外一个行业却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,鸡鸭禽肉的价格在7月中旬开始一跌再跌,甚至一度跌破了成本价格。

  有不少网友留言禽肉的价格为什么持续低迷,难道是有什么样不同的问题存在吗?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简要分析,这两者之间为什么会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。

  对于猪肉的价格,到目前为止全国大多数地方猪肉的价格都突破了20块钱的大关,是什么原因引起高涨的呢?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
  (1)散养户的退出和减少

  对于今年来说,绝大多数的散养户几乎已经是金盆洗手,不再涉及养猪的行业了。所以总体而言,散养户的减少就导致猪肉的产能产量基本上都控制在大企业里面,那么企业里面控制着产能产量的时候,自然而然就会使得这个价格跟着他们的要求走势了。

  散养户为什么减少养殖,其中出现了好几个原因,比如说前几年的限养禁养、环保风暴,对于农村里面环保的要求而言,被整治、惩罚,涉及和影响到的散户面是非常广的。

  非瘟疫情爆发之后,在今年仔猪、饲料等成本过高的情况之下,很多即使想养的养殖户也不敢养,或者说没有足够的资本去养了,全国散养的养殖户比例在快速的减少。


33.png

  (2)进口受到了阻碍

  目前,我们每年有将近500万吨肉类食品来自进口,尤其是在非洲猪瘟的背景下,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猪肉进口大国。2019年我国肉类进口量484.1万吨中,猪肉进口占到200.26万吨,禽肉只有不到78万吨。在新冠疫情没有全球爆发之前,我们对猪肉的进口需求量是非常大的,经常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来填补国内市场的不足。

  现如今呢,全世界都开始爆发新冠疫情,且病毒的传播非常之快,对于目前来说进口也是受到了一定的阻碍,美国、德国、欧洲等很多疫区国暂时没有足够的能力再进行食品出口,甚至不少国家直接关闭了食品出口的许可。

  (3)国内产能产量不足

  最后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,就是国内本身的产能产量严重不足。经过去年非洲猪瘟的洗礼,导致于很多养殖场都没能够留下几只活猪。

  生猪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,刚好遇到一个发展的瓶颈时期,因此产能产量在现阶段短期内没有办法迅速恢复,尽管复产复养在恢复,但显然短期内无法提供足够的供应来满足需求市场。

  去年的很多养殖场都被非洲猪瘟给清零了,所以即使在今年加大投入的情况之下,生猪产能的恢复也需要18个月的时间。所以对于整体而言,产能产量不足是现阶段最大的一个问题。

  鸡鸭禽肉的价格为何频频下跌?

  对于鸡肉的价格,我们在农村里面就最能够直观的感受得到,那些养殖户将鸡拉来我们农村里面售卖的母鸡,基本上现在已经下跌到6块多,已经有的地方维持在7块多。那些。阉割过的公鸡在平时在我们农村里面卖,至少卖到20块钱,如果是自家养殖的土鸡的情况之下,可能卖到40、50。

  但是现在这些阉割过的鸡,在我们农村里面,他们养殖户拿来卖的情况之下,价格也非常之低,现在已经降到10块钱。

  按照总体上面来区分,鸡肉的价格频频下降,还是因为市场的产能产量问题非常充足。

  产能过剩:

  鸡肉这个产品现在可能处于产能过剩的情况。因为疫情的影响,在我们农村里面很多年轻人都不出去打工,或者说因疫情被迫无法上班开工的年轻人,有很多都自发搞养殖。

  因为农村里面土地有足够的土地使用,比如说果园里面山林当中都可以养鸡。

  所以导致于这些年轻人一股脑的投入到这个养鸡的行业里面去。供大于求的时候价格自然而然会下降,这是一个没办法避免的规律。

  因此价格确实现在出现了不断下降的情形,未来还有可能会持续下降,甚至会下降到新的一个突破的临界点。

  根据现在市场的情况来看,短期猪肉的价格仍将维持强势,禽肉的前途却未卜可知,大家很多时候难以理解,不少朋友说为什么不把对猪肉的需求转变为对鸡肉的需求呢?

  其实这个根源还是在于我们的饮食文化,禽肉始终无法取代和代替猪肉,所以对于猪肉的产能产量来说,没能够达到一定的需求状态,它的价格仍然是持续的上涨。

  那么对于鸡肉鸭肉来说,消费场景单一,人们并没有太大的需求,总之种种情况之下,鸡鸭禽肉的价格惨跌不止和猪肉形成了极大的反差。


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:

  • 1.

    凡本网注明来源:中国玉米网,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(中国玉米网原创)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(大连)有限公司、中国玉米网, 未经本网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 “来源:中国玉米网”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  • 2.

    凡本网注明 “来源:XXX(非中国玉米网)” 的作品 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。

  • 3.

    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:0411-84755533

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

您尚未登录,请 登录
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
降本增效知您所需
多元服务供您所选
风险管控为您护航

客服时间(周一至周五8:00-17:00)

0411-84755533

新手指南

会员管理

入会须知

入会协议

认证会员协议

平台规则

交易管理办法

玉米交易细则

淀粉交易细则

法律声明

关于我们

平台简介

VIP 服务

联系我们

关注公众号

关于我们|联系我们|服务条款|网站地图

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,建议使用:IE10及以上/Chrome/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

COPYRIGHT ©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

服务热线

0411-84755533

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