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找资讯
  • 找报告
  • 找产品
快速发布
数据中心 / Data Center
当前位置 > 首页 > 产业资讯 > 三农资讯

保山蚕桑产业拓宽脱贫致富路 分享到 来源: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:2020-07-14 字号: 收藏文章

  保山种桑养蚕历史悠久,至今已有2000多年,是历史上著名的“南方丝绸之路”的要冲,“永昌丝”曾一度闻名海内外。近年来,市委、市政府立足自身优势,抓住“东桑西移”“浙商入滇”的机遇,按照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奋力推进蚕桑产业发展,并将蚕桑产业列入三项(核桃、茶叶、蚕桑)重点产业之一,力促全市蚕桑产业发展进入健康发展的“快车道”,给全市脱贫攻坚注入强有力的“助推剂”。

  保山市蚕桑产业发展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隆阳区、施甸县、昌宁县的贫困山区、半山区,在沪滇扶贫协作项目的推动下,保山市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,积极主动作为,推动蚕桑产业发展。

  科学规划,合理布局,扎实推进贫困地区蚕桑基地建设,积极实行百亩以上连片种植,整村推进,避免产业冲突和烟桑矛盾。巩固提升老桑园,着力突破养蚕量,对产叶量低、病虫危害严重的地块狠抓管理,促使亩均养蚕达到2张,单张产茧达到45千克,亩产值达到4500元以上。

  整合各类资金,加大扶持力度,合力推进蚕桑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,帮助重点村和专业村成立蚕桑专业合作社,并建设小蚕共育中心,既解决了小蚕饲养技术难的问题,也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(年饲养500张蚕种,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),让蚕桑产业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
  依靠科技推动蚕桑产业发展,实现脱贫致富。市及各县(市、区)蚕桑技术部门利用“三区人才”“体系建设”等平台,深入贫困村开展技术及实作培训。丝绸公司从有责任心的种桑养蚕户里录用培训了一批蚕桑技术员,常年驻村为每一位农户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指导,逐户指导蚕农种桑养蚕,提高蚕农效益。

  经过不懈努力,蚕桑产业发展区域基本实现了从输血型扶贫到造血型扶贫的转变。通过技术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新型科技型农民,建立了一个丝绸龙头公司与农户紧密合作,工农互哺的产业运作机制,推进了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,解决了农民就业,大批60岁左右的辅助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,并增加了收入。蚕桑产业的发展对保山市广大山区、半山区、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同时由于桑树抗旱能力强,不仅可以绿化山坡,而且可以涵养水土,保护自然环境,实现了生态可持续性发展。

  产业兴则民富,隆阳区板桥镇左所村于2012年开始种桑养蚕,2019年养蚕1006张,单张产量38千克,总产量38228千克,总产值161万元,80%以上的农户蚕房内装上了空调。

  隆阳区瓦房彝族苗族乡,是一个典型的贫困乡,是隆阳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,2011年开始发展蚕桑产业,近年来通过沪滇扶贫协作项目,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项目,在全乡17个村大力培植蚕桑产业,目前有桑园19297亩,种桑户1630户,其中贫困户1124户,2019年养蚕8006张,售茧收入1073万元。

  昌宁县勐统镇长山村是全市苗族聚居最多的一个村,该村有303户人家,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8户。2015年以来,1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种桑养蚕,蚕桑产业成为该村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。2018年118户贫困户养蚕收入118.15万元,当年就全部实现脱贫。2019年该村桑园面积7000亩,养蚕3799张,单张产茧34.8千克,平均单价每千克42.7元,鲜茧产值565万元。

  截至今年3月,全市投产桑园面积达15.45万亩,主要分布在隆阳区、施甸县、昌宁县,其中:隆阳区8万亩,昌宁县5.76万亩,施甸县1.59万亩,腾冲市0.08万亩,龙陵县0.02万亩,投产桑园面积居全省第二位。2019年鲜茧产量达5006.7吨,产值1.95亿元。目前,全市共有29个乡镇、219个村发展蚕桑产业,种桑农户14940户,养蚕农户13795户;共有蚕桑产业龙头企业3家,分别是云南保山利根丝绸有限公司、云南昌宁茂盛茧丝有限公司和云南林玉航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。

  下一步,保山市将围绕保持投产桑园稳定在15万亩,年养蚕量15万张以上,年产茧6000吨以上,实现农业产值3亿元,工业产值5亿元,蚕桑产业总产值达到8亿元以上的总体目标,科学规划,高标准发展新桑园,以村为单位集中建设新植面积不低于500亩高产示范园区;继续发挥龙头企业作用,引领产业发展,不断延伸产业链,有效提高蚕茧收购价,保护蚕农利益;同时按照“三产融合、文旅兼容”的思路,利用蚕桑及其产物独有的特色魅力,开发果桑新产品、桑园观光、养蚕体验、举办桑葚文化旅游节,推动蚕桑产业与旅游、文化等多业融合发展,多渠道带动蚕农增收致富。



附件:

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:

  • 1.

    凡本网注明来源:中国玉米网,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(中国玉米网原创)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(大连)有限公司、中国玉米网, 未经本网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 “来源:中国玉米网”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  • 2.

    凡本网注明 “来源:XXX(非中国玉米网)” 的作品 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。

  • 3.

    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:0411-84755533

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

您尚未登录,请 登录
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
降本增效知您所需
多元服务供您所选
风险管控为您护航

客服时间(周一至周五8:00-17:00)

0411-84755533

新手指南

会员管理

入会须知

入会协议

认证会员协议

平台规则

交易管理办法

玉米交易细则

淀粉交易细则

法律声明

关于我们

平台简介

VIP 服务

联系我们

关注公众号

关于我们|联系我们|服务条款|网站地图

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,建议使用:IE10及以上/Chrome/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

COPYRIGHT ©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

服务热线

0411-84755533

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