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找资讯
  • 找报告
  • 找产品
快速发布
数据中心 / Data Center
当前位置 > 首页 > 产业资讯 > 三农资讯

桦甸:河泥培肥黑土地 分享到 来源: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:2021-05-17 字号: 收藏文章

  北方五月,草木葱茏。在桦甸市部分村屯公路两旁,片片耕地上整齐地覆盖着厚厚的淤泥。

  去年年底,桦甸市8个乡镇32个小型水库同时推进小型水库综合治理工程,为水库清淤扩容,去隐患,保春灌,淤泥上岸被送往低洼耕地,为耕地增肥力,促增产,助增收,真正实现了水库治理与助农增收互惠共赢。

  水库清淤扩容 凸显生态效益

  桦甸市小型水库综合治理工程,共涉及八道河子、桦郊乡、公吉乡等8个乡镇。因各水库建设年代较早,工程技术不发达,导致运行期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。

  桦甸市水利局专家组多次现场踏查发现,各水库库区从除险加固开始运行至今,目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淤积,导致水库无法充分发挥防汛功能和灌溉效益。大部分水库环境现状是脏、乱、差,不仅影响了当地居住环境,也给水库管理造成了很大困扰。部分水库“带病运行”,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。

  去年年初,桦甸市水利局提出建设桦甸市小型水库综合治理项目,作为桦甸市“761工程”进行规划,经批准后,由市政府交由国发集团建设,桦甸市水利局负责项目监督及验收。桦甸市高度重视小型水库综合治理工程,积极打造绿色通道,推动项目顺利开展。

  桦甸市八道河子镇小孤山水库清淤现场,四周围起一圈近两米高的土堆。工程完工后,这些岸边土方将变成水库的绿化带,护住这方秀水。

  水库正南方向,一座高高的土堆,码放平整。

  春耕之时,小孤山水库所在的八道河子镇,将这些黑黝黝的土壤搬到农民的田地里,用来填平耕地中的沟沟坎坎及恢复水毁后的耕地,为耕地增肥力,促进增产增收,助力乡村振兴。

  八道河子镇相关负责人说,水库清淤工作不仅缓解了这里的灌溉用水紧缺,还让生态效益进一步凸显,未来生态作用更加明显。

  “小孤山水库上游有泉水注入,水质清澈,特别适合冷水鱼生长。”站在淤泥堆成的土围上,环视刚刚清理后的库区,八道河子镇兴富村55岁的王铁刚喜笑颜开。

  几年前,王铁刚承包了小孤山水库。他说,原来水库平均仅有一米水深,清淤蓄水后,预计水面垂直深度将达4至5米。

  水库清淤工作为他带来了新的希望,王铁刚原来库里养了2万斤冷水鱼,收入近10万元。他说,随着水面加深,今年计划投放4万斤鱼苗,预计收入能翻番。

  淤泥搬进耕地 实现助农增收

  桦甸市公吉乡大肚川村水库,刚刚清理出来26万立方米淤泥,铺满了大肚川村的低洼耕地。水库完成蓄水,目前正为今年的春灌工作提前蓄力。

  桦甸市水利局副局长曹阳指着一块黑土地告诉记者,这是从大肚川水库库底清出来沉积多年的淤泥,经乡村两级协调,免费为村民平整铺展到低洼耕地上。淤泥所含有机物质较多,可以有效软化逐年硬结的耕地,不仅可以改良土壤,还能增加农作物收成。

  据了解,这些遍布桦甸市8个乡镇耕地的淤泥正是来自全市32座小型水库综合治理工程,工程措施巧妙地将清淤处理与助农增收相结合,通过覆盖耕地方式,解决了淤泥堆放和耕地肥力不足的问题,真正实现了水库治理与助农增收互惠共赢。同时,极大提高了各个水库防汛灌溉能力,有效改善了水库周边生态环境,可谓是多全齐美。

  今年64岁的大肚川村村民李新福与大肚川村水库同龄,大肚川水库60多年首次清淤,让李新福家的5亩农田厚了一层。

  在李新福家的地头,放眼望去,平整后的耕地高出路面近一米。随着黑土夯实下沉,种子落地,这处低洼地将改头换面变良田。

  李新福笑着说:“库底几十年积累的有机质,这回全都用到耕地上,3年不用上化肥了,土质好,肥力足,原来种玉米亩产千余斤,这回亩产2800斤不在话下,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。”

  作为桦甸市国家山水林田湖草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项目之一,这次小型水库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1.92亿元,32座小型水库的综合治理任务,主要包括库底清淤、坝体维修及绿化、溢洪道维修加固、老旧机电设备更换等项目,其中,22座小型水库将进行彻底清淤,清淤总量450万立方米。

  曹阳说,施工期选在冬季,将最大限度降低对水库灌溉任务的影响,清出的沉积淤泥全部运送到全市8个乡镇的低洼劣质耕地,未来将持续发挥效益。目前,各水库正在平行推进施工,其中17座水库已完成清淤作业,5月底前32座水库的综合治理可全部竣工。

  据介绍,工程全部完工后,可有效解决32座水库各自存在的安全隐患、环境较差、无法充分发挥灌溉效益等突出问题。其中的22座水库将直接增加450万立方米库容总量,极大提高了桦甸市防汛能力和灌溉能力,在促进小型水库标准化建设,保证小型水库标准内洪水防御调度能力的同时,还能充分发挥小型蓄水工程错峰减灾作用,保护下游村屯农田免受洪涝灾害,保证水田得到充分灌溉,维持粮食产量稳定。

  大地复苏,草木萌动。随着天气转暖,治理后的水库周边环境正获得有效改善,生态环境也将进入良性循环。工程竣工后,水库“带病运行”将成为历史,各个水库又回到了“青壮年”,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、全面助力乡村振兴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汩汩动力。



附件:

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:

  • 1.

    凡本网注明来源:中国玉米网,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(中国玉米网原创)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(大连)有限公司、中国玉米网, 未经本网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 “来源:中国玉米网”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  • 2.

    凡本网注明 “来源:XXX(非中国玉米网)” 的作品 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。

  • 3.

    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:0411-84755533

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

您尚未登录,请 登录
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
降本增效知您所需
多元服务供您所选
风险管控为您护航

客服时间(周一至周五8:00-17:00)

0411-84755533

新手指南

会员管理

入会须知

入会协议

认证会员协议

平台规则

交易管理办法

玉米交易细则

淀粉交易细则

法律声明

关于我们

平台简介

VIP 服务

联系我们

关注公众号

关于我们|联系我们|服务条款|网站地图

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,建议使用:IE10及以上/Chrome/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

COPYRIGHT ©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

服务热线

0411-84755533

微信公众号